十月札记--凯撒、斯大林


关键词:独裁者;信息体用论;战时独裁;战后独裁


问题:如何防止伟大独裁者的悲剧一再重演?


凯撒(公元前102年7月12日-公元前44年3月15日),Gaius Jules César,中间部分造就了英语中七月__July,而后半部分据说还影响了德意志帝国和沙俄帝国的皇帝命名,但还不能确定沙皇和凯撒是否有联系。


凯撒是位成功的军事家但不是好的政治家,军事家往往需要好运气,克拉苏的死对于他之后的成就是莫大的天赋,对阵庞培的战役在著名美剧《罗马》中被描述成数项极好的运气所集成。


当然,美剧很多不靠谱。书籍文献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和众多军事家一样,特别重视情报(信息),和孙子兵法里的“重谍”也许是巧合般的一致。然而,最终不愿或不能体察身边人的认知与情感,也由于自我感觉过于良好,集天下之璀璨却使运气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尽。


此外,西方文化中卢比孔河,Rubicon,来源于凯撒攻进罗马城前的典故,和我国典故中项羽的“破釜沉舟”同样坚定,都是不可回头,冒险的意思,也都是军事冒险的案例。非常的巧,也再次印证了余“人乃信息之体,无谓先后东西”的理论。还都与水有关,可谓天作之合,因水也是神奇之物,这里不做展开。这里想说的是,在古代冒险往往就是战争,人命关天。而现在是和平时期,“冒险”一词多和商业联系在一起,诸如风险投资之类,更甚真心话大冒险之流,而“冒险”的出处是否应被忘记?战争的风险一直都在。


提到独裁,独裁可分为战时独裁,和非战时独裁,战时独裁往往是可接受,因为事关存亡,可提供组织上最大的便利。


而问题在于战争如胜利,独裁者会获得巨大的政治资本,纵观历史,非世袭独裁者也无都是从战争中获得了绝对权力,凯撒亦然。凯撒在完全消灭了对手庞贝余党的力量之后,进而要求无限期的独裁权,于公元前44年宣布成为终生独裁官。然而,不平衡的心,使肉体遭受斧钺。当年,他就死了,死在了身边人手里。那个人在喊,“我爱凯撒,但我更爱罗马”。


他的继任者虽权倾罗马由东至西,但却始终称自己为公民,因吸取了教训,故“人重晚晴”得以称得上是好的政治家,在英语的八月__August留名。其实留名就以足够,集天下之璀璨,才真的是“大冒险”,可惜后人往往还是抵挡不住绝对权力与绝代红尘的诱惑。


试问,即使你能保证自身晚节得保,你的后代呢?儿子可以,孙子呢?孙子可以,那曾孙子呢?近发现,“富不过三代”也是国外的俚语,不得不再提“信息体用论”,真心无所谓东西。那么,如儿孙不能像自己一样,把绝对权力世袭下去,是福是祸呢?如国家也是由于自己的心血而铸就,也就如自己的孩子。那么,是更爱子孙,还是更爱罗马呢?其实凯撒的几位继任者虽是好的世俗政治家,但可惜,当时没有系统的信息给他启蒙。


如只能选一个,你选哪个?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提出,“只有在时间上对独裁者进行严格的限制,独裁政治才是健康的政治。”留个名就好,不然亿兆斯民皆血泪,长痛不如短痛吧。


可惜在信息的“西气东输”时代(不像现在天然气是东气西输:),沙俄从欧洲吸收了军事文明,但没有消化政治文明。斯大林(1879年12月21日-1953年3月5日)又来了,来的比暴风雨更加猛烈。


首先应承认,斯大林在二战期间,他的存在领导苏联人民战胜了德国的侵略,威望甚至一度超越了苏共前精神领袖兼党魁列宁。据传列宁生前曾在信中写道:“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就成为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一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位置,这个人在所有其他方面只要有一点强过斯大林同志,这就是较为耐心、较为谦恭、较有礼貌、较能关心同志,而较少任性等等。”可见斯大林的教养是不好的,有趣的是这却没有影响他在战时的发挥。但问题是,战后还不修身养心,还不看“书”,那么问题就积重难返了。


而同样都是通过战时独裁获得的权力,而和凯撒的不同的是,他的战是被动的,而凯撒进行的战多是外向型的。恰恰很巧,外向型与内向型的问题,之前文章也有提到,因为欧洲国家多水,亚洲大国多陆。当然,内外动静之别亦与两个时期国内外军力对比有关,也不特地展开巧合论,因不是本篇札记的重点。本篇札记的重点在于,两人同样的是,都是在战后依然保持了绝对权力,而且没有时间限制,一个被杀,一个死在了位子上。凯撒和斯大林都是伟人,因已在历史上留名了,但代价也是很大的,很多精英死了,更多普罗大众无声息的在战争中和非战争中消失了。如何来避免这类的悲剧?我们已经不是像凯撒那时的“没书看”,而不应像斯大林那样“不看书”。


这篇札记主要受启发于数年前从王兄处借看的《苏共亡党十年祭》与最近看的原复旦大学SZ老师的书,书中透露了一个秘密,斯大林的妻子(阿利卢耶娃)也应是自杀身亡。


后注:

可能由于男性天生关注军事,我也从小就对战争史感兴趣,记得少时认知的历史顺序都是根据战争作为基点来联系的,否则时间真心容易搞混,看了《世界通史》后稍微好些。还曾想从军立功,却因在一个暑假看了部稍靠谱美剧“兄弟连”自感战争太残酷而逐渐放弃。凯撒亦是“一将功臣万骨枯”的典型,然而他的文笔却很好,不知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高卢战记》是进大学我第一个学期暑假问复旦图书馆借看的书,还记得陆老师知道我搞了这么多年运动建议我多去图书馆并推荐复旦的图书馆还是不错,真心怀念他丫,还有他那句,“关系是很重要,但不能践踏规则”,怀念那些年。


--

※ 来源:·日月光华 bbs.fudan.edu.cn·HTTP [FROM: 116.233.1.*]

※ 修改:·SunvSMoon 于 2012年10月31日13:47:38·HTTP [FROM: 116.233.1.*]